婚后才听到「十年看婆、十年看媳」这句话,深切觉得这是对婆媳关系最好的写照。若能婆婆将心比心地善待与尊重媳妇,自然而然媳妇也会孝敬婆婆。倘若婆婆对媳妇不好,当婆婆年老时,会受到什么样的对待呢?
媳妇步入老年,身体不适。婆婆关心地问:「你怎么样?还好吗?」,媳妇不以为意,手一挥、语带厌恶地回答:「不用你管!」,转身就走,「砰!」关上门。
这句「不用你管!」总结了婆媳多年来的恩怨情仇,也道尽了两人关系的疏离冷漠。
婚后,媳妇直到生出儿子,才把托给亲戚顾的两个女儿接回同住,并请公婆照顾三个孩子,开始三代同堂的生活。媳妇抱怨婆婆没帮她做月子,还好是娘家帮她做月子。
夫妻俩忙着工作赚钱,三个小孩的生活和三餐均交由公婆打理,媳妇放假睡到自然醒才去买菜。婆婆三天两头骂媳妇,媳妇选择了逃避,宁可加班晚归或下班后去上课,也不想回家。婆婆帮忙照顾三个孩子,但凡孩子习惯不好,媳妇只会在人前说:「阿公阿嬷带的,阿公阿嬷都没有教」。公婆帮忙带三个孩子一整天也是会累的,夫妻俩才是孩子的爸妈,教养责任责无旁贷。
夫妻俩努力赚钱,使得家中经济状况改善、生活日渐宽裕,唯一不变的是:婆婆骂媳妇。
媳妇比较有钱了,开始买东西送婆婆,想收买婆婆的心。节日送礼、生日送礼、年年送,送到婆婆觉得已经收太多礼,最后跟媳妇说「你不要再买东西送我,太多了」,也不太敢骂媳妇,觉得媳妇送东西是一种孝顺。
公公过世,三个孩子也长大、陆续到外地求学。婆婆和夫妻俩三餐各煮各的、各吃各的:媳妇煮夫妻俩的饭,婆婆煮她自己的。三个小孩各自结婚生子后,任何庆生或聚餐活动一定在外举办,媳妇绝对不让婆婆参与,甚至要孩子和孙子们帮忙瞒住婆婆。
后来老公健康出问题,去世了,照顾婆婆的责任落到谁身上呢?
媳妇打从心里讨厌婆婆,整天早出晚归,就是不想碰到婆婆。即使在家,也是关在房里,避不见面。
婆婆说灯坏了,媳妇说不换;电话坏了,媳妇也不愿买新的,任由年迈的婆婆上下楼去客厅接听电话。
有次婆婆跌倒,「咚」一声很大的撞击声,一时半会都无法自己起身。等到媳妇察觉来看,问婆婆「很痛吗?」。慢慢搀扶婆婆起身后,媳妇说「我现在要出去,你能等我回来或明天再去看医生吗?」,然后就出门了。
隔天,婆婆的脚已经肿起来,媳妇带婆婆去看医生。
没多久,文盲的婆婆打市话给孙子:「你妈带我来看医生,我检查完,一直找不到你妈,你妈在哪里?帮我打她手机问问看。跟她说我在柜台这边等她。」。联系上后,媳妇回应「只是个检查,照完X光,叫她自己回家。我还有事,先走了。」。一个老人在医院里等待、寻找,殊不知媳妇早已离开。这只是第一次……
以上实例为周遭亲友经历,如有雷同,纯属巧合与事实。
十年看婆、十年看媳!前十年媳妇看婆婆脸色过日子,后十年婆婆看媳妇脸色过日子。
前十年,婆婆身体硬朗,身为长辈,经常对媳妇酸言酸语或破口大骂,骂到媳妇已经「切心」(台语)。
后十年,婆婆身体渐走下坡,正是需要帮忙的时候,此时的媳妇能心甘情愿地对婆婆好吗?
当长辈的没有长辈的样子,那晚辈还需要孝顺吗?或不管长辈怎么样,晚辈的本分都要做到?做到什么程度呢?
年迈的婆婆有任何需要时,只能开口请求媳妇;媳妇拒绝,婆婆只能自求多福。甚至婆婆摔倒,媳妇已然对婆婆无法有任何的同情。
对媳妇来说,让婆婆住在(现在属於)媳妇的房子里已经是最大的本分了,对外不会落个不孝之名,至於平日相处,又岂是外人可得知呢?
婆媳之间,不只「不用你管!」,也「不用管你!」。
虽说婆婆帮忙照顾三个孩子,但对媳妇恶言相向;媳妇送礼给婆婆,送到婆婆不敢再骂。
「人敬我一尺,我敬人一丈」,当婆婆的,即使不喜欢媳妇,也要保持对人的尊重!
倚老卖老地站在自己是长辈的高点,口不择言地批评媳妇,会失去人心。
而人心虽可被收买,但也有虚情假意的风险。
每个人的底线不同,「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,人若犯我,……,人再犯我,……,人还犯我,……」。
要说媳妇知恩不报非君子,还是说婆婆得想想为何自己会变得如此呢?
婆媳俩的恩怨情仇说不清也道不明,只是旁人也清官难断家务事啊!
公婆期待儿子和媳妇的孝顺,有些甚至对媳妇的要求比对子女还高。万一儿子早逝呢?公婆的后半生是否就落到媳妇头上?媳妇真的愿意放下一切恩怨、秉持善良人性来照顾公婆吗?有人会,但也有人不会。
此外,公平来说,该孝顺公婆的儿子,媳妇该孝顺的是娘家的爸妈。如果结婚后,媳妇只能孝顺公婆,那不是对生她、养她的娘家爸妈不孝吗?老公只需孝顺自己的爸妈、不需要孝顺老婆娘家的爸妈吗?双重标准?
人与人之间本应互相尊重,与辈份或阶级无关。
而孝顺是发自内心的爱与尊重!
若公婆善待与尊重媳妇,媳妇自然也会发自内心地孝敬您,毋须强求!
孩子爸妈照顾长辈十年婆婆媳妇婆媳公婆孝顺12-06